問道取經,為的是借他山之石、謀發展之策、攻本地之艱;對標先進,為的是看清差距、補齊短板、奮起直追。長三角地區發展的大思路、建設的大手筆、改革的大突破,令人震撼、發人深省、催人奮進,讓我們充滿了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見賢思齊的使命感。
滬蘇浙三個地區,無論是產業結構的層次、創新的活力、改革的魄力,還是發展的思路和理念,都比我們高出了一個層次,有的是幾個層次。這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經濟發展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說是發展理念的差距。許昌近年來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綜合實力穩居全省第一方陣,但放到新發展理念的參照系中、擺在長三角等先進地區的坐標軸上,還存在不小的短板弱項,亟待像長三角等先進地區那樣,遵循新發展理念,來一場思想理念的自我革命、思維方式的自我更新、行為方式的自我超越。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觀潮之后,更需投身大潮。長三角之行,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三個地區都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都把改革創新作為根本動力。學習長三角,開創新局面,要把新發展理念作為“紅綠燈”“指揮棒”,把新發展理念貫穿于“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設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尤其是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立足產業基礎,發揮自身優勢,加強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對接,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更好地融入新發展格局。同時,堅持“政府辦好圍墻外的事、企業辦好圍墻內的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確保各項戰略合作協議和簽約項目落地落實,推進合作不斷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
在這次考察中,許昌累計簽約項目7個,總投資近160億元,涉及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這充分說明許昌與沿海發達地區開展合作有著眾多結合點和切入點。只要我們遵循新發展理念,望遠山而力行,知不足而奮進,許昌的“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設一定會前景光明,許昌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